close

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0日開設專欄,陸續公佈2014年中央巡視組第一輪巡視整改情況。從本輪各地整改內容來看,“房產”領域仍是腐敗的重災區,“官商勾結”“多占住房”和“辦公用房超標”現象十分普遍,一些性質嚴重的個案和貪官被點名通報。(10月13日新華網)
  近日中紀委網站公佈今年中央首輪巡視後各地整改情況,曬出的數據無不令網友們驚詫,引起輿論熱議,其中“房腐”仍是被通報點名曝光的腐敗重災區。
  事實上,自2013年以來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就有20個省份發現了房產腐敗,而十八大以來,落馬官員中涉及房地產腐敗的占比之高更是讓網友們驚嘆。在當下反腐風暴眼口之下,為何地產腐敗依然肆無忌憚?長期以來,在公眾對房地產腐敗的高度關註之下,針對這個領域的反腐就一直沒放鬆過,特別是十八大以來,一些地方也曾進行專項整治行動,雖然因此查處了一大批腐敗官員、投機商人,但奈何其囂張氣陷絲毫不減。
  如今年首輪巡視過後,“房腐”亂象不堪入目,官商勾結、插手土地開發、工程招標,設置排他性條件、量身定製、定向掛牌的經營性房地產用地行為,官員親屬憑藉特殊關係從事地產開發謀取巨額非法利益,幹部利用職權違規超標占房、炒房、建房將“公宅”變成“私宅”,如此種種亂象也只是“房腐”可以看到的冰山一角,其背後掩藏著的巨大的腐敗“黑洞”既不可知又令人生畏。為何“房腐”如此嚴峻、屢打不絕、屢治不滅?
  深入分析,不難發現,其背後潛藏著巨大的利益勾連,所謂“房腐”的背後實為“權腐”。相關制度規定存在漏洞,監督混亂、不到位,這個問題存在很久,但從未引起足夠多的重視。或許是因為監管者本身也是身陷其中的既得利益者,無法以客觀公正的立場超然執法、進行所謂的改革。無論是因幹部交流異地輪崗就立即獲得分房,而一旦離職卻因不舍既得利益出現“退房難”,還是借親屬朋友或利益勾連者之手用權力在地產領域換取等量財富,歸根都底,都是幹部個人以“公權”作“私權”,借無制約的權力“撒潑”耍淫威,縱有現行可依照的地產法規制度,但在少監督、執行難的情況下,完全由手握實權的幹部說了算。
  如何治理“房腐”?根在治理“權腐”,在涉及土地、房產等方面的法規、制度上進行改革,減少對行政審批的依賴,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。同時,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,既需公開透明政策、法規、機制、流程,又需媒體、群眾、紀檢等監督,另外還需改變地方經濟過度依賴土地、房產的現實,調整轉型。
  文/伍文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房腐”的背後實為“權腐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v98zvgr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